央廣網北京3月9日消息 “要推動網購、快遞健康發展。”政府工作報告已連續五年關注快遞。隨著人們日常生活離不開快遞,如何讓這一“國民應用”走得又快又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成為今年兩會關注的話題。代表委員紛紛為快遞代言,呼吁加大政策支持讓快遞“車好走、貨好送”。
“快遞業的發展現在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密不可分,千家萬戶緊密相連,意義非常重大。”全國人大代表藍紹敏接受采訪時為快遞點贊,表示“生活的必需品和學習用品,都在網上買”。
藍紹敏呼吁地方政府創造更多發展空間,提出三點建議:國家層面從頂層設計上給予更多的支撐;地方政府為快遞業的發展創造更多的環境和條件;快遞業有更多的自律和內部從嚴管理。
他尤其提到地方政府要對關注快遞車輛進城、小區投遞等加大支持:“今天政府要擔當起這個責任,就是對快遞業發展公共設施的支持,要主動規劃,要加大投入,要創造環境和條件,包括監管方式。”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武義縣青坑村村委會主任俞學文今年也帶來了優化快遞電動三輪車管理的建議,支持快遞車輛的合法路權。
“人人愛快遞,我們農民、農業更是離不開快遞業。”俞學文說,快遞方便千家萬戶,還能助力農產品上行,促進農村發展,快遞業更是不少農民兄弟進城務工的第一站,“十三五”時期,還將以每年新增20萬就業崗位的速度發展。
俞學文說,快遞小哥風吹日曬、服務民生,理應需要更好的工作環境。他調研發現,快遞電動三輪車存在缺乏強制性國家標準、部分地區以禁代管、從業人員安全守法意識有待提高等難題。他建議,從出臺強制性國標、優化行業管理、加強安全教育和管理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作為業內人士,全國政協委員馬旭林帶來四份提案,暢言破解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內容涉及快遞末端服務模式創新、電商快遞綠色包裝、郵政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等。
除“車輛上路難”外,在馬旭林委員看來,當前快遞末端投遞還面臨網點安家難、投遞進門難、員工雇傭難等。他建議,由國土資源和住房城鄉建設部門出臺明確智能快件箱、快遞末端綜合服務場所的公共政策;發展城市末端共同配送,建立不同部門間的協調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