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記者從陜西省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舊石器專項普查隊獲悉:截至目前,舊石器專項調查已完成200余處“三普”后新發現舊石器遺址的普查及資料錄入工作,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關鍵支撐。

在榆林市佳縣倍甘村,發現了面積近1.4萬平方米的舊石器時代遺址,采集到80余件石制品,其中細石核的發現,為研究榆林及陜西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細石器遺存提供了重要線索。

安康地區新發現16處遺址點,崔家灣遺址出土的精美手鎬,以及其地層中石制品的發現,為構建當地舊石器時代年代序列和文化譜系提供了依據。漢江北部支流月河流域的單家灣遺址也出土了類型豐富的石制品,推測為石器打制場所。

渭北石川河流域普查成果同樣豐碩。該流域已發現19處新遺址點,朱黃堡遺址經搶救性發掘,出土石制品和動物化石2萬余件,還發現3處用火遺跡。通過研究,石川河流域舊石器遺存呈現出清晰的技術演變脈絡,見證了古人類石器技術和文化的發展。

此次普查,陜西組建了專業實力強勁的舊石器專項普查隊,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王社江擔任隊長,隊員來自多個專業單位。他們肩負著復查“三普”登記遺址、采集新遺址數據、開展重點流域調查等多項重任,力圖摸清陜西舊石器遺址的家底,為后續保護利用奠定基礎。

“此次舊石器專項調查不僅填補了部分區域舊石器時代遺存分布的空白,將渭北地區古人類活動歷史大幅前推,還豐富了古人類石器技術和行為適應方式的研究資料,展現了陜西在全國文物普查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中的擔當。”普查隊負責人表示。(記者 張琪悅)

編輯:陳鏘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