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事兒童文學工作近40年,寫過各種體裁與形式的文字。在我看來,好文風最重要的是“實”。這個“實”至少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務實,有的放矢,言之有物;二是真實,實事求是,表達真情實感;三是扎實,經過調查研究,有真知灼見;四是平實,文從字順,平易曉暢。

  但要將這些落到實處,并不容易。

  記得當年讀博士時,第一次提交論文給導師審讀,選題方向與基本觀點雖得到肯定,但導師不經意間的一句話讓我汗顏且沮喪——“文章不是這樣寫的”。經過很長時間比照與揣摩,我察覺到所謂的“不是”,表面看是用了太多短句、分段過于細碎,本質問題還是在思想觀點的貧乏與膚淺上。穩健踏實的文風、勁道有力的文字,歸根到底來自思考的深入、見解的深切。

  這個認識一直影響著我,以學問作為行文的功底,先夯實內容,再在文字上用功,兩者都要下足功夫。

  后來,我走上學術研究道路,對此有了更深的體會。我曾出版一本關于圖畫書講讀藝術的專著,需要大量引述例證,更多展開具體方法與策略的討論。出版方希望我走暢銷書路線,納入流行且有利營銷的話術,淺顯一些、夸大一點。但我認為,當時圖畫書推廣亟待理論及專業的探討,執意采用具有思辨色彩、扎實嚴謹的學術話語撰寫。

  或許,文風的選擇難免有得有失。扎實有時會顯得緊實,平實難免有些平淡。但如果偏離“實”,那些“看上去很美”的文字,真正能給讀者留下什么?

  在從事研究之余,我面對小讀者開始了另一種寫作——圖畫書與兒童文學創作。我將多年來的兒童文學研究心得付諸實踐,描畫小孩子單純可愛的情態,遵從著朝向幼童的淺語標準,在天真的文字里自在、歡欣。

  不同專業、不同場域、不同個體的文風會有差別,但共同點一定是,字里行間能表達和傳遞真善美,兼有理性與感性的動人力量。

  《光明日報》(2025年01月24日 01版)

編輯:吳佳怡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