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31日消息(記者 宓迪 馮方)3月31日,財政部表示,2025年,財政部將發行首批特別國債5000億元,積極支持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此次資本補充工作將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穩妥推進。

此次四家國有銀行獲財政部注資是基于怎樣的背景?將如何開展?有何影響?對此,央廣網記者采訪專家進行解讀。

為何進行注資?

提升銀行抵御風險和信貸投放能力

3月30日,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分別發布公告稱,四家銀行將通過定向發行股票引入財政部戰略投資。

作為一攬子有針對性增量政策的組成部分,支持國有大行補充資本自去年以來就備受關注。在去年9月24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云澤曾表示,國家計劃對六家大型商業銀行增加核心一級資本,將按照“統籌推進、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有序實施。

去年10月12日,財政部部長藍佛安表示,財政部在加快落實已確定政策的基礎上,圍繞穩增長、擴內需、化風險,將陸續推出一攬子有針對性的增量政策舉措。其中之一是“發行特別國債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提升這些銀行抵御風險和信貸投放能力,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擬發行特別國債5000億元,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此次財政部通過特別國債注資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是國家基于戰略考量的主動布局,充分體現了我國的前瞻性治理思維。“當前國有大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明顯高于監管底線,經營穩健,但面對經濟轉型期信貸擴張需求與TLAC(總損失吸收能力)監管要求趨嚴的雙重壓力,本次注資是未雨綢繆的主動作為。”明明認為。

“盡管四家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已滿足監管要求并有所提升,但財政部和幾家國企注資仍有重要必要性。”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對央廣網記者表示,首先,當前經濟轉型、高質量發展需要銀行在基建、高新技術、綠色金融等領域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對銀行資本提出更高要求,此次注資將增強其資本實力,支持長期資金供給。其次,此舉進一步增強了銀行的風險抵御能力,穩定金融體系,有利于充分應對內外部經營環境挑戰。再次,定向注資避免了公開增發對市場的稀釋沖擊,特別國債形式也凸顯政府對銀行和經濟穩定的支持信號,有助于提振市場信心和銀行估值。此外,通過引入國企戰略投資者,注資還推動了多方協同,有利于增強資源整合效應,符合國家金融與產業融合發展的政策方向。

“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需要加大信貸投放,需要占用更多的銀行資本金。”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對記者表示,當前,銀行業利潤增速下降,通過利潤留存補充資本金空間收窄,需要外源資本補充。發行特別國債補充大型商業銀行資本金,有助于其更好發揮服務實體經濟主力軍和穩定器作用,為經濟社會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

如何開展?

“一行一策”差異化注資

此次對四家國有銀行注資的方式,也體現了“一行一策”的思路。梳理四家銀行公告可以看到,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擬面向財政部進行定增,交通銀行擬面向財政部、中國煙草總公司及其全資子公司中國雙維投資進行定增,郵儲銀行擬面向財政部、中國移動集團、中國船舶集團進行定增。

四家銀行合計擬募資金額達到5200億元,財政部擬出資5000億元,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后全部用于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其中,郵儲銀行為財政部首次入股。

從募資規模和發行價來看,中國銀行擬募集資金規模不超過1650億元,定增發行價為6.05元/股;建設銀行擬募集資金規模不超過1050億元,定增發行價為9.27元/股;交通銀行擬募集資金規模不超過1200億元,定增發行價為8.71元/股,其中,財政部擬認購金額為1124.20億元,中國煙草擬認購金額為45.80億元,雙維投資擬認購金額為30.00億元;郵儲銀行擬募集資金規模為1300億元,定增發行價為6.32元/股,其中,財政部擬認購金額為1175.80億元、中國移動集團擬認購金額為78.54億元、中國船舶集團擬認購金額為45.66億元。

“通過‘一行一策’的差異化注資方案,既遵循市場化 定價機制,又嚴格履行上市公司決策程序,彰顯法治化運作原則。”明明對央廣網記者指出,長期而言,銀行資本充足率的提升,將改善ROE質量,配合國有大行穩定的分紅政策,其投資安全邊際與回報預期將同步增強。

央廣網記者亦注意到,四家銀行此次定增均是溢價發行。對于這一情況,曾剛指出,這體現了多重考量。“首先,高于市場收盤價的發行價格傳遞了政策積極信號,表明政府對國有銀行價值和中國經濟前景的堅定信心,有助于提振市場情緒,穩定資本市場。其次,溢價發行有效降低了投資者權益被稀釋的風險,保障現有股東利益,同時在資本市場釋放了穩健預期,利于改善銀行股估值。此外,溢價發行也反映出政策對經濟長遠發展的考量,通過增強銀行資本實力,支持其在高質量發展領域提供更大支持,如綠色金融、高新技術等。因此,溢價定增不僅是資金注入,更是政策信心傳遞與布局未來的重要體現。”

在31日舉行的2025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定向增發投資者說明會上,中國銀行董事會秘書卓成文回復央廣網記者提問稱,本次發行價格為6.05元/股,不低于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不含定價基準日)該行A股股票交易均價的80%,符合監管規定。本次發行為溢價發行,統籌考慮了新老股東利益、資本補充規模等因素。本次發行完成后,該行的資本實力增強、風險抵御能力提升,整體經營更加穩健,市場競爭力將不斷提高,包括原有股東在內的全體股東將持續受益。

此外,建設銀行首席財務官生柳榮表示,本次該行發行價格為9.27元/股,在A股市場交易價格基礎上予以適當溢價,充分體現了國家對該行長遠發展的堅定支持,有助于提振市場對該行和行業的信心。

帶來哪些影響?

將優化銀行自身展業結構和競爭優勢

“1998年財政部也發行過特別國債來補充四家大型商業銀行的資本,但這兩次以特別國債的方式補充資本,背景與目的是不一樣的。”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央廣網記者表示,1998年時,四家國有銀行資本充足率比較低,遠遠低于巴塞爾協議要求,而且當時國有銀行資產質量比較差,不良貸款率非常高。所以當時補充資本最主要目的是防范化解風險,推動國有銀行商業化改革。今年又一次發行特別國債來補充資本,主要目的是增強相關大型商業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5000億元特別國債補充資本,能夠提高大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約0.5個百分點。”董希淼認為,下一階段仍然有可能通過發行特別國債補充商業銀行資本。

婁飛鵬對記者表示,發行特別國債補充國有大行資本金是一攬子增量政策的組成部分,這項政策推出不僅有助于一攬子增量政策更好發揮作用,也有助于增強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資本實力、提高資本充足率、優化資本結構、增強抗風險能力、提升信貸投放能力,從而在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的同時推進國有大行乃至整個銀行業安全穩健發展。

明明認為,特別國債發行與貨幣政策也將形成協同。除了5000億銀行注資國債外,今年還有1.3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中央財政力度擴張明顯,預計央行將通過MLF超額續作、加大逆回購投放、必要時啟動降準等方式對沖流動性壓力,構建“財政發力+貨幣護航”的政策組合,實現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

曾剛表示,一方面,資本補充增強了銀行支持經濟穩定和高質量發展的能力。通過提高資本充足率,銀行能夠更好落實擴大內需和產業轉型升級等政策目標。充足的資本緩沖也提高了銀行應對外部經濟波動和金融風險的能力,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另一方面,資本實力的提升將優化銀行自身展業結構和競爭優勢。資本充實后,銀行可承接更多資產規模擴張和高收益創新業務,為推動數字化轉型及服務多層次客戶提供基礎支持。增強的資本基礎改善銀行長期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有助于穩步提升市場估值水平,更好發揮其“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作用。

編輯:牛谷月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