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永州4月22日消息(記者黃珂嵐 通訊員陳健林 謝文彬)春風吹拂,藥香四溢。在湖南省永州市江永縣瀟浦、上江圩等地的中藥材基地,玉竹、白術等各類中藥材在廣袤的山坡、地頭蓬勃生長。藥農們忙碌地除草、松土、施肥、管護,勾勒出一幅產業興旺、豐收在望的景象。

藥農們在管護藥材(央廣網發 謝文彬 攝)

4月22日,在瀟浦鎮回崗村藥材種植地,翠綠的玉竹苗在陽光下茁壯成長,白術植株整齊排列,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藥香。百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劉玉紅正在組織當地村民開展田間管護,忙著除草、扶苗。

“當下,這批中藥材進入生長的關鍵時期,我們每天要聘請周邊群眾進行管護。”劉玉紅說,白術種植1年就可以采收,玉竹則需要2到3年,按往年的市場價格每公斤均在20塊錢以上。

今年51歲的劉玉紅在江永縣發展種植中草藥材已有15個年頭了。據他介紹,玉竹作為一種市場前景廣闊的中藥材,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等功效,深受市場青睞。而江永的氣候和土壤條件十分適宜玉竹等中藥材的生長,種植出的玉竹品質優良,個頭飽滿,藥效顯著。今年公司計劃種植玉竹、白術、百合等中藥材500余畝,這也給周邊村組帶來了大量務工機會。

“種植中草藥好管理,經濟效益也高。”回崗村村民譚永強說,今年在公司的指導下,他嘗試種植了5畝玉竹。平常還在公司上班,一天有100元工資,而且我還學會了許多中藥材種植技術。

村民向技術人員學藥材管理“良方”(央廣網發 謝文彬 攝)

該公司充分利用林下資源、林間空地、大力發展以玉竹、白術等中藥材為重點的特色中藥材,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通過訂單種植、簽訂包銷合同,吸納周邊農戶抱團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目前周邊農戶46戶人家加入合作社,共種植中草藥500余畝,產值可達1000萬元以上。

近年來,該縣立足本地資源優勢,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按照“規模適度、管理規范、設施完善”原則,以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發展為方向,采取“森林經營+林下藥材種植”模式,積極穩妥、科學有序建設一批標準化林下中藥材種植基地。全縣有600多戶村民為10余家藥材種植企業流轉土地獲得費用,還能在種植過程中參與各環節的管護和采收,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中藥材種植規模不斷擴大,老百姓的收入逐年增加,“苦”藥材種出了生活的“甜”滋味。目前,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4700畝左右,年產值約8000多萬元。

編輯:楊清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