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菜市場的“顏值”越來越高 河南商報記者 王春勝/攝
央廣網河南分網消息 為了幫菜市場“圈粉”,鄭州去年開始新建菜市場,同時對舊的農貿市場進行升級改造。近日,鄭州又放出大招:2020年社區便利店、超市生鮮賣場達300家。
【事件】
鄭州市制定“菜籃子”目標
去年,鄭州菜市場有了自己的“國標”,隨后全市范圍內不達標的菜市場陸續進入“升級改造”,今年以來陸續有升級改造后的農貿市場亮相。預計到年底,鄭州市農貿市場總數有望達150個左右。
9月份,老鄭州人熟悉的伊河路農貿市場隆重登場,這里不再是往日“臟亂差”的模樣,而是商場超市feel。
近日,鄭州市政府又放大招。鄭州市政府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菜籃子”工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到,到2020年,含生鮮區經營的社區便利店、超市生鮮賣場存量達300家。
此外,還將在全市范圍內建設平價商店300家,標準化農貿市場240家,每個行政社區平均建設兩個以上“菜籃子”產品零售網點,基本滿足15分鐘便民生活需求。
【菜園】
中牟、滎陽等地
將成為鄭州人的“菜園子”
菜市場建設的“目標”有了,如何實現供給,就成了當務之急。
為了增加 “菜籃子”產品供給,鄭州市提出在中牟縣、滎陽市、新鄭市、新密市、登封市等區域內,陸續開展基本菜田認證工作。預計到2020年完成30萬畝以上基本菜田認證工作。
此外,鄭州還將積極探索建設外埠“菜籃子”產品生產供應基地,保障鄭州都市區消費需求。到2020年,建設10個蔬菜精品示范園區、6個蔬菜專業生產示范村、3個蔬菜專業生產示范鄉鎮,蔬菜播種面積達100萬畝。
【平臺】
菜市場要“圈粉”年輕人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逛菜市場的多是中老年人。
未來,鄭州的菜市場將更多“圈粉”年輕人,為實現這一目標,鄭州市提出大力發展 “菜籃子”產品電子商務,貼近年輕人需求。
具體舉措為,鼓勵電商與生產者對接,拓寬 “菜籃子”產品銷售渠道,促進 “菜籃子”產品生產向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
對 “菜籃子”產品電子商務涉及的網絡平臺建設、分揀、包裝、倉儲、冷鏈運輸、配送等設施設備購建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按照計劃,2018年初步建成生產流通信息服務平臺。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鄭州市 “菜籃子”產品全產業鏈信息服務平臺。
【延伸】
鄭州“菜籃子”小目標
目標一:確保蔬菜播種面積不減少,2020年全市蔬菜總產量270萬噸 (含食用菌),水果年產量32萬噸,肉產品年產量21萬噸,水產品年產量14萬噸。
目標二:2020年每個行政社區平均建設2個以上“菜籃子”產品零售網點,基本滿足15分鐘便民生活需求。
目標三:2020年實現蔬菜、畜禽產品、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年度總體合格率不低于95%。
目標四:2020年確保重要的耐儲存 “菜籃子”產品5~7天消費量的動態庫存。(記者 宋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