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底,海南20戶以上自然村千兆光網和5G通達率分別達到100%和91.7%,“雙千兆網絡”基本實現城鄉一體化覆蓋;島內3個地級市全部建成“千兆城市”,全省首個重點園區萬兆光網試點在陵水完成部署。
這是記者從3月31日在海口召開的“加快推動海南自貿港高質量發展”系列專題新聞發布會(第二十七場)——“向數圖強 釋放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專場獲悉的。
國際通信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數字經濟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近年來,省委、省政府聚焦“五向圖強”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特別是在“向數圖強”方面,堅持以創新發展為引領,加快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加速培育特色產業,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在建成海南文昌-香港海纜、海口區域性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的基礎上,海南省2024年推動三大運營商海口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獲批并啟動建設;目前海南省正在加快建設連接我國香港和東南亞的2條新增海纜,國際通信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近年來,中國電信海南(海口)國際信息園(一期)、中國移動海南國際數據中心、陵水海底數據中心、海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文昌航天超算中心等一批算力設施建成投用,海南省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宣布組建海南算力集團并發起設立算力領域產業基金,初步形成通算、智算、超算等多元化布局。
同時,以海南生態軟件園、海口復興城互聯網信息產業園兩個千億級重點園區為核心,帶動全省數字經濟產業規模化發展。2024年全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上企業超400家,實現營收約2000億元,營收規模是2022年的1.7倍。
電子信息制造取得突破
海南省電子信息制造方面也取得了突破。2024年,海南航芯功率模組項目投產并達規納統,芯原微電子海南研發中心正式運營,銳駿半導體海口綜保區封測基地通線,比特大陸高端服務器、華芯邦半導體加工智能制造等一批項目先后落地,電子信息制造產業實現初步聚集。
同時海南省數據要素市場化不斷深化,數據產品超市累計上架2500多款產品,交易額突破11億元。人工智能應用模型研究取得突破,“璇璣玉衡”“方舟智言”大模型通過網信部門備案。
“海南省數據產品超市、海口數據標注基地、物流數據開放互聯等成為全國領先的創新實踐和先行試點,醫療健康、旅游文化、衛星遙感等領域的數據要素價值釋放取得實質成效。”省發改委副主任黃鵬說。
探索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黃業晶表示,海南省將持續壯大數字產業生態。2025年推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收超過2000億元,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充分利用海南特色和優勢,在培育數據要素市場、產業數字化、國際合作等方面進一步構建數字經濟發展支撐體系。
海南省將積極探索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推動產業發展向創新驅動和應用場景驅動轉型升級;疊加海南自貿港政策優勢,重點培育以半導體為主的電子信息制造產業鏈;以數字內容出海、來數加工、跨境直播等應用場景驅動數字貿易創新發展,逐步打造國際數據產業集群。深化增值電信業務擴大對外開放試點,吸引國際算力企業布局海南,支持人工智能垂類應用和智算服務落地,培育發展人工智能及智算產業。
此外,海南省將落實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新一輪三年行動,統籌推動5G-A、萬兆光網、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國際通信設施建設,重點推進兩個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兩條國際海纜建成開通,全面支撐海南自貿港數據跨境流動場景應用;推進潤澤自貿港國際數據產業園、中國聯通海口(金盤)國際信息港等算力項目建設,持續完善算力電力一張網部署。(邵長春 祝帥君)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