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廣州4月12日消息(記者張順鵬)近日,《廣州市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廣州服務消費23條”)正式出臺,提出23條具體舉措、107項工作任務,涉及商務、文廣旅、體育、衛健、教育、民政等多個領域。
4月11日,廣州舉行“廣州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圍繞“廣州服務消費23條”相關情況及全市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創新、工作成效進行介紹。
新聞發布會現場(央廣網記者 張順鵬 攝)
創新消費模式及場景
發布會上,廣州市商務局市管一級調研員王小華介紹道,廣州將深耕傳統服務提質,聚焦餐飲、住宿、家政等民生領域,挖掘粵菜文化、早茶夜宵等特色,支持老字號和非遺傳承,打造“世界粵菜文化體驗中心”和一江兩岸美食長廊,推動鄉村餐飲經濟與城市美食名片聯動。
結合嶺南文化、紅色資源,廣州將創新“美食+粵劇”“旅游+電影”等融合場景,建設國際演藝中心、小劇場等文化空間,通過文創產品、文旅活動提升消費的文化附加值。
同時,廣州將引入露營、低空旅游、智慧商圈等新業態,推動傳統商業綜合體向社交娛樂中心轉型,支持寵物友好型商圈、適老化改造等場景創新。
多業態跨界融合
為打造“商旅文體健”深度融合的消費矩陣,廣州將推動住宿與康養、研學結合,旅游與體育、低空經濟聯動,打造“全運游”“龍舟游”等特色產品。
激活社區消費潛力方面,廣州將建設15分鐘家政服務圈、社區嵌入式綜合體,利用閑置物業孵化消費新業態,補齊養老托育設施短板。
推動數字與綠色轉型引領方面,廣州將推廣智能家居、5G+XR等科技應用,打造智慧消費場景;發展綠色商場、二手交易,倡導低碳消費理念,推動服務消費可持續發展。
精準響應民生需求
如何能響應民生需求,推動“一老一小”服務優化?根據“廣州服務消費23條”,廣州將發展銀發經濟,推廣居家養老床位、老年助餐服務;探索托幼一體模式,鼓勵國企參與托育機構建設,強化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供給。
同時,通過“羊城家政”品牌建設、職業培訓提升服務標準;推動老舊小區改造、適兒化餐廳建設,提升居住與生活品質。
為保障民生消費安全,廣州將完善服務監管,打擊虛假宣傳與價格欺詐,優化消費糾紛解決機制,構建信用公示體系,保障消費者權益。
國際化開放與本土特色協同發展
“廣州服務消費23條”提出,廣州將打造全球消費樞紐,吸引國際餐飲品牌首店、高端酒店落戶,深化粵港澳“一程多站”旅游合作,利用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拓展國際客源。
抓好本土品牌培育輸出,擦亮“食在廣州”“廣州家嫂”等品牌,支持老字號創新發展,推動嶺南文化IP融入產品設計,建設“超級IP首發地”。
規則對接與開放試點方面,廣州將放寬醫療、教育等領域市場準入,引進國際醫療資源,推動南沙跨境養老服務標準化,建設國際教育示范區。
“下一步,廣州市商務局將會同有關部門和各區,從高標準打造消費場景、高品質舉辦消費活動、高水平推進服務業開放、高起點優化消費環境等方面著手,圍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持續優化服務消費供給,立足本土文化特色,對接全球資源,形成供給優化、場景多元、環境友好的消費新格局!蓖跣∪A表示。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