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9日消息(記者柴華 張棉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最近,一則消息在網上和5G手機用戶群體里引發了熱議。一篇名為《洛陽聯通通過AAU深度休眠降低5G基站能耗》的文章說,洛陽聯通會在夜間的部分時段休眠關閉部分5G基站,以此來降低電費成本。人們使用手機的頻率有高有低,但顯然,大家對網絡服務的依賴性越來越強。這種情況下,為什么運營商會嘗試對5G基站的設備進行分時段休眠呢?休眠操作會不會影響5G手機的用戶體驗?

  網上公開消息顯示,中國聯通洛陽分公司近期分別對已經入網的3種不同基站射頻單元設備(AAU),分不同時段定時開啟空載狀態下的深度休眠功能,從而實現智能化基站設備能耗管控的目的。比如,對于未進行單站驗證或單站驗證完畢的站點,全時段開啟AAU深度休眠功能;對于正在進行單站驗證的站點分時段(在21:00-次日9:00)開啟AAU深度休眠功能。什么是AAU深度休眠?為什么要讓空載狀態下的AAU設備進入深度休眠呢?

  對此,中國聯通網絡技術研究院無線研究部副主任李福昌介紹,AAU空載狀態的深度休眠功能是指當基站業務處于長時間的閑時狀態下,沒有5G用戶接入時,AAU設備進入休眠狀態,從而實現降低AAU空載功耗的目的。李福昌表示:“因為整個5G的能力比較強,整個5G基站的能耗對于4G來說可能比較大。從目前來看,大概是3-4倍這樣一個水平。我們從運營商的角度來看,也是想通過各種辦法不斷降低能耗。當然降低能耗的本質也是降低整個網絡的運營成本,因為電費占整個網絡運營成本比例很高,因此我們也提出了很多方案。關于洛陽聯通這個方案,深度休眠它的基本原理就是說當基站的業務量比較小的時候,或者說在空載的時候,通過關一部分通道,包括一些射頻電路、機電電路,更進一步的降低網絡能耗。比如空載的時候單個基站的能耗大概是400-500瓦,通過開啟這個功能,能夠將這個能耗降低到百瓦左右的水平。”

  簡單說,就是為了省電,降低能耗。有人擔心說,這說明5G設備成本高。但在更多業內人士看來,這卻恰恰是技術進步、精細化管理水平提高的一種表現。資深電信專家寧宇表示:“應該說有這樣一些更先進的技術,能夠幫助運營商更好地進行基站能源的控制,不需要這么大功率發射,可以說是一種節能減排這種效果。并不是說(4G)不想節能,一直想節能,但是確實那會兒技術不成熟,因為你如果一直保持用戶的這種在線的情況下,我怎么知道這個用戶這時候他會不會通話對吧?那時候其實沒有這樣一種監測的手段,只好是說我一直開著電、一直上線。技術進步之后,在5G情況下,會使得這種技術可以應用到運營商(去使用),并不是所有運營商所有的資源都具備的能力。”

  專家也坦言,在5G商用元年,其網絡覆蓋面還較小,真正的5G用戶也不算多。而5G基站建設運營成本高卻是行業痛點,就算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成本趨于下降,但短期內如何實現運維管理的精細智能既是趨勢也迫在眉睫。深度休眠功能和相關方案的探索就是這樣的產物。

  對于離不開手機的現代人來說,技術進步當然令人興奮,能不能順利過渡也是現實問題。那么,這種深度休眠究竟會不會影響用戶使用呢?李福昌表示,運營商會根據實時數據進行判斷,同時會保留至少一張網絡提供服務,可以保證用戶的正常業務。李福昌說:“這個功能的開啟不會影響用戶業務體驗。因為我們知道整個運營商的通訊網絡往往是幾層網絡來共同覆蓋完成的,即使5G網絡休眠了,它還可以通過其他網絡,比如說3G、4G來完成這種基本的運營業務等等,因此用戶的體驗不會降低,并且這個休眠時間,如果說有用戶接入的時候,它會很快地喚醒,大概幾分鐘的時間,它會就恢復到一個正常的狀態。”

  5G基站休眠的操作就有點像很多小區樓道里面安裝的聲控節能燈。深夜長時間沒人經過的時候,自己就滅了,如果有人經過,發出聲音,它就立刻打開。

  專家也解釋了,5G基站進入深度休眠沒有嚴格的時間表。休眠的前提是,當前設備處于無人使用狀態或業務量低于某個值,才會開啟這個功能。

  一個新業務從發布、上線到逐漸普及需要一定的時間,這期間很多功能的開發和實現也需要開發者、運營者與用戶不斷地磨合。我們應該如何看待5G基站這種精細化節電管理的新嘗試呢?

  寧宇表示:“到底這個技術能不能成熟去運用?會不會說,這種節能減排效果既能夠維持正常通信,同時又能夠節能?這樣的效果,其實并不是說單純靠廠商的設計、靠產品推介就能夠試出來的。因為實際廠商研發時候,它的很多場景未必想得很全面,只有在實踐當中才可能去完善它的功能。換句話說,理論上講,它可能設計出的10種8種場景都不會停,但恰好可能出現第11種場景,就停了。怎么辦呢?所以,在這種試驗當中發現了一些新的場景,恰好是技術進步的另外一個條件。其實我們還是希望大家是以一種比較寬容的心態去看待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