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安徽省加快培育發展低空經濟實施方案(2024—2027年)及若干措施》正式印發,首次明確“合肥、蕪湖雙核+多點支撐”的全省產業地圖。恰逢春招季,3月26日,“合肥千企萬崗請您來”活動走進安徽工程大學。36家優質企業攜724個高含金量崗位“組團”攬才,飛行器設計、機器人調試等展位前排起長龍。

活動現場(廬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產業迭代催生“人才磁場”

招聘現場,中科華控航天科技合肥有限公司展位前的長隊格外醒目。這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人事經理廖榮蓉,一邊整理著近百份簡歷一邊感慨:“飛行器控制算法、導航定位崗位,投簡歷學生的專業匹配度超過90%,這樣的精準度超乎我的想象。”

面對應聘學生,這位深耕高端制造領域多年的人力資源行家給出了“三維能力模型”:職業規劃清晰度、技術迭代自驅力、價值創造契合度。

“就像我們研發的飛行控制系統需要精準導航,人才培養同樣需要與產業坐標系對齊。”在她看來,作為一所以工為主的省屬多科性高等院校,安徽工程大學圍繞長三角一體化戰略,聚焦低空技術方向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有效彌合了課堂與車間之間的“技術代差”。

從招聘現場的技術交鋒到生產一線的創新實踐,合肥正通過“政策牽引+生態營造”重塑人才引力場。當被問及與深圳等先發地區的差距時,廖榮蓉拿著一摞簡歷信心十足:“希望合肥與低空經濟有關的企業能擰成一股繩,把當地的低空產業鏈做大做強,吸引全國人才來發展!”

校地共育破解“人才密碼”

“從實業救國到實業報國,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始終是我們的辦學宗旨。”安徽工程大學副校長張開炳表示。

安徽工程大學積極對接安徽省十大新興產業發展戰略,深入推動產教融合,據統計,該校專業設置與安徽省十大新興產業匹配度達83.7%,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藍海”的水已經開始沸騰。

面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機遇,這所擁有90年辦學歷史的高校,正以創新之姿積極布局低空經濟新賽道。學校專題研究部署,重點培育航空動力系統等四大研究方向,加快推進低空技術研究院建設,推動科研人才入駐產業園區,打造高水平創新團隊,讓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張開炳特別指出:“合肥作為安徽省打造的低空經濟核心城市之一,為青年人才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平臺。能夠進入合肥重點企業工作的畢業生,都是經過嚴格篩選的優秀人才。”他同時表示,廬江作為“合肥后花園”,區位交通優越,產業基礎扎實,新興產業發展動能強勁,蘊藏著巨大機遇,選擇廬江的畢業生既展現了專業實力,更體現了前瞻性的職業眼光。

揚“合”所長增強“磁吸效應”

“合肥是聚才的‘磁場’,在這里你會擁有展現才華的舞臺。”廬江縣政協主席王旭東在推介會上表示,“而廬江這方熱土,正從傳統農業縣轉型為新興產業聚集地,廬江借勢合肥科創資源,錨定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文旅等賽道精準發力,發展動能澎湃,引才腳步鏗鏘。”

4.1萬套人才公寓遍布合肥,新入職高校畢業生可免費租住國有租賃公司房源3年或享受最高10.8萬元住房租賃補貼;到合肥創業,可享受1萬元初始創業補貼,還可以申請50萬元免息貸款……

在這里,城市戰略與個人成長同頻共振,政策紅利與技術演進相互催化,最終編織成一張讓人才與產業共同騰飛的無形網絡。

“合肥不僅是安徽的省會,它也是一個科創的城市,可以為我提供成長的平臺,所以我會選擇去合肥就業。”安徽工程大學應屆畢業生操伶靈表示。

春潮涌動處,奮進正當時。當合肥憑借“科里科氣”的城市基因托舉起低空經濟產業集群,新一代技術青年的職業選擇已然超越簡單的薪資比較。或許正如畢業生操伶靈的選擇所昭示的——在時代的風口產業中,找到與城市發展斜率最匹配的起跳點,才是當代青年最硬核的就業策略。(孫志恒 夏利 林子迅)

編輯:劉暢司晨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